在激流外永生
更新時間:2024-12-02 00:34 > 來源:98作文網(wǎng) 名人故事文章摘要:午后,偏西的太陽噴射在陽臺上,暖融融的春光給了花木新的生機。偏在此時,手機響了,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張厚感先生打來的,他告訴我:張中行先生走了。聽了,我心頭一顫,禁不住隱隱作痛。屈指算來,他今年該是98歲了。
午后,偏西的太陽噴射在陽臺上,暖融融的春光給了花木新的生機。偏在此時,手機響了,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張厚感先生打來的,他告訴我:張中行先生走了。聽了,我心頭一顫,禁不住隱隱作痛。屈指算來,他今年該是98歲了。按我們鄉(xiāng)下的規(guī)矩,這樣的壽辰,實屬高壽,先生又幾近于無疾而終,堪稱喜喪,但是,我仍然止不住一陣又一陣的絞疼。 我與張中行老先生相識整整十年了。面見他前已讀過他的不少作品,《負暄瑣話》、《負暄再話》、《負暄三話》,以及之后面世的《順生論》一本一本都讀過了。讀他的作品,不容速疾,不容急躁,最好在夜闌人靜的時候,挑亮一盞孤燈,淡泊身心,寧靜思慮,輕吟幾行,抬頭望一望窗外蒼穹上閃爍的星斗,沉思一番,繼續(xù)吟讀。我在一篇關(guān)于讀書的小文中寫過這樣的情景,稱之為品讀。的確,他的書中蘊含著無窮的世理,無窮的人道,而這些世理和人道又深掩于淺白得有些拙樸的文字中,不細吟,不咀嚼,還真難以品得其中的真味。這樣的文字才堪稱“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飾”,完全是落盡豪華的真淳,是生命在歷經(jīng)風(fēng)浪之后的徹悟,是思慮在歷經(jīng)摔跌之后的洞明。張中行先生緣他那些樸實無華而又蘊含無限的文字崔巍在我的心
編輯:彭金元 查看:28934次 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,在激流外永生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azwhb.com/zwsc/28046.html
參與投稿收藏文章